
以前读书坐高铁,看见旁边人打开笔记本认真工作的样子,总觉得特别“职业”,心里暗想:等我工作了也要这么干练。
直到后来自己也成了在高铁上赶进度的人,才恍然大悟——什么精英气场,根本就是身不由己。
1. 当工作入侵生活每个角落
明明人都在路上了,为什么还得干活?是什么紧急任务非得在颠簸旅途中完成?
对我这种容易晕车的人来说,车上打开电脑简直是一种折磨。人总是这样,真正体验过之后,那种美好的想象就消失了。
上周从上海回北京,我坐的那趟车被网友戏称为“牛马专列”——整节车厢几乎都是西装革履、对着屏幕敲打键盘的出差人。本想休息一会儿,却被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和电话会议包围,恍惚间以为自己坐在某个公司的开放式办公室里。
2.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“上不动班”了?
因为现在的职场环境确实不容易。以前我们挑工作还讲究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,现在能占上两样就已经谢天谢地。
很多工作不仅薪资普通,事情还特别繁杂。晨会、午会、晚会……会议一个接一个。我身边就有朋友公司更夸张——每周日下午四点雷打不动要开线上周会。导致她现在周末根本不敢走远,生怕找不到信号好的地方参会。
这大概就是所谓的“没有大公司的命,却得了大公司的病”。
3. 加班成了不用明说的规矩
说到加班,更是很多人的痛。我妹妹去年进了一家国企,原本以为能轻松些,却发现“不加班”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。
大家都说00后能整顿职场,这种情节也就网上看看罢了。现实中,同事都不走,她也不好意思准时下班。明明六点前就做完了事,还得装模作样多留一会儿。偶尔想早点走,都得偷偷摸摸,像做错事一样。
最近我还注意到,之前关注的几个分享职场日常的博主渐渐不更新了。网上那种光鲜的“上班vlog”也变少了——曾经他们展示着精致的工作环境、高大上的会议和美味食堂,吸引了不少还没步入社会的年轻人。等工作几年后才发现,熬夜加班、写不完的报告才是更真实的日常。
写在最后:
虽然上班确实累,但在现阶段,有份工作至少能保证基本收入。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,多学习、多了解,为未来做准备。
上班的意义,未必是获得完全的自由,而是让我们有事可做、有饭可吃。如果有一天,你能找到一条不依赖上班也能维持生活的路,那才算真正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。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