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,成年人的世界里,最逗的一句话就是,“我这不是为了钱,就是为了争口气”。
你信吗?反正我看见老板跟我说这话的时候,转身就去查了他上个月的财报。
商业和政治的逻辑其实一回事,嘴上全是主义,心里全是生意。就说前几年那场鸡飞狗跳的中美毛衣战,很多人看得热血沸腾,觉得是两大高手过招,内力比拼,招式华丽。
其实吧,拉到显微镜下一看,哪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。
这根本不是一场拳击比赛,更像是一个壮汉想去别人家掀桌子,结果脚下一滑,把自己家里的煤气罐给踹了。
一开始,美利坚那边的剧本写得特好莱坞。他们觉得自家肌肉发达,嗓门洪亮,只要把关税这根大棒子抡起来,对面就得跪下唱征服。
逻辑很简单,我是你最大的买家,我不买你的东西,你的工厂就得倒闭,工人就得失业,你就得哭着回来求我。
这套逻辑,在过去几十年里,确实好用。就像班里常年考第一的学霸,瞪谁谁怀孕,哦不,瞪谁谁发抖。
问题是,时代变了,大人。
他们抡起的第一棒,砸向了大豆。这玩意儿听起来土里土气,但它不是普通的豆,它是美国中西部那些“红脖子”农民老铁的命根子,是他们换取啤酒、皮卡和选票的核心资产。
剧本里,中国应该被这一棒子打蒙,然后哭着喊着买豆子。
可现实是,中国这边眼睛都没眨一下,反手就把购物车里的美国大豆删了,转头下单了二十船阿根廷的,顺便还给巴西老铁的订单多加了几个零。
这一下,芝加哥的农产品市场直接就炸锅了。
这就好比你追一个姑娘,为了显示自己牛逼,当众把她送你的定情信物给撕了,还说以后再也不收她的礼物。结果姑娘一句话没说,扭头就上了隔壁老王的跑车,你站在原地,手里攥着半截情书,风中凌乱。
美国农民就是那个被撕了情书还踹了一脚的可怜人。
他们的豆子堆在仓库里发霉,价格一天比一天低,银行的催收电话倒是越来越准时。破产申请数量飙升到五年来的新高,农民老铁们天天给白宫打电话,开头第一句就是“Are you kidding me?”,然后就是长达一小时的家乡话问候。
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?不,这只是个开始。
关税是把双刃剑,而且开刃的方向特别诡异,捅向对手的时候,往往是刀把子那边比较锋利。
耶鲁大学帮大家算了笔账,关税这么一搞,美国物价平均涨了2.3%,听着不多是吧?但落到每个家庭头上,一年就得多掏3800美刀。
这意味着什么?
这意味着你老婆的化妆品、你儿子的游戏机、你家那辆破皮卡的维修费,都在悄无声息地变贵。衣服贵了17%,新车更是重量级,便宜的贵个两三千,贵的能直接让你多花一万五。
这就是最骚的操作,为了“保护”国内产业,先让所有国民的生活成本上一个台阶。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,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,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。关税就是那个藏不住的阴影,直接投射在每个家庭的购物小票上。
那么,产业真的被保护了吗?
制造业那帮老哥们也快哭了。为了保住那可怜的1800个钢铁岗位,每个岗位付出的代价是81.5万美元。你没看错,81.5万,美元。这钱要是直接发给工人,他们能当场退休去夏威夷养老。
所谓的制造业回流,更像是个笑话。那些铝厂还是80年代建的,设备比我的年纪都大,想让它们升级换代跟中国的新工厂竞争?你还不如指望哥斯拉帮你发电。
这种纯靠一口气硬顶的打法,属于典型的“瞎积薄发”,看起来气势汹汹,其实连地基都没打好。
就在美国那边左右为难,到底是先安抚农民还是先安抚消费者的时候,中国在干嘛?
中国在闷声发大财。
或者说,在重新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和供应链。
你不是不卖我大豆吗?好,巴西、阿根廷排着队等我翻牌子。你不是要搞技术封锁吗?行,我自己砸钱搞研发,光伏、锂电池、新能源车,硬生生搞出了“新三样”,成了出口的新引擎。
最关键的一步棋,是“一带一路”。当美国还在纠结于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时候,中国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。2024年,中国跟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生意,占了总盘子的一半以上。
什么叫格局?这就叫格局。
你跟我玩单挑,我直接拉起一个群,在群里发红包,你一个人在外面骂街,你说谁是傻子?
美国大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,从四成直接腰斩到两成,空出来的市场被巴西和阿根廷光速瓜分。以前那些跟在美国屁股后面,靠着援助过日子的国家,突然发现,跟着中国大哥有肉吃,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订单。
这套打法,就叫“快种快收”。环境变了,就别惦记着过去那点收成了,赶紧换种子,换土地,重新开垦。抱着过去的功劳簿哭,是商业世界里最没用的行为艺术。
所以你看,后面的剧情发展就非常符合逻辑了。
美国财长先是吹风,说这145%的关税顶不住了。然后又说,要不咱们坐下来谈谈?再后来,日内瓦谈完,美国撤了91%的加征税,中国也停了24%的高税。
这是良心发现了吗?是他们突然爱上了和平与自由贸易吗?
当然不是。
是爱荷华、伊利诺伊的农民老铁们拿着选票,顶在了自家议员的脑门上。是沃尔玛的货架上,那些“Made in China”的标签虽然被撕掉了,但换上来的新标签价格贵得让中产阶级心惊肉跳。
选票比面子重要。
购物小票比媒体上的狠话重要。
这就是商业逻辑最朴素也最残忍的地方。你可以吹一百遍牛逼,但只要你的用户用脚投票,你就得跪下来管他叫爸爸。
美国想通过加关税打断中国的供应链,逼迫资本回流,结果呢?资本是最聪明的,它们算了一笔账,发现把工厂从中国搬到东南亚,再从东南亚运回美国,成本比直接加关税还高,而且工人的手艺还没保障。
于是,说好的脱钩变成了“中国+1”策略,嘴上说着不要,身体却很诚实地把一部分产业链留在中国,喂到嘴里的饭,谁会吐出去?
所以,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变了?
三个问题。
农民的拖拉机还开得动吗?开不动了。中产的购物车还填得满吗?填不满了。华尔街的资本家还赚得到钱吗?好像越来越难了。
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,什么主义和原则都得靠边站。
说到底,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靠谁嗓门大来定规矩的。而是看谁有最大的市场,谁有最全的工厂,谁能给最多的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。
谁能让大家吃上饭,谁就是规矩。
所以,别再把国际关系想得那么玄乎,它就是一盘生意。你看懂了这盘生意里谁是客户,谁是供应商,谁在付钱,谁在赚钱,你就看懂了所有的新闻。
至于那些狠话,听听就好。毕竟,大豆运输船有没有进港,光伏板有没有上屋顶,你家门口超市的商品价格降没降,这些才是不会骗人的。
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。
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