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日报记者 和茜 何嵘 通讯员 王丽鸿
丽江市立足实际,以“家门口务工车间”为重要抓手,创新实施资源盘活、长效护航、技能升级、政策赋能、产业融合五大举措,有效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,走出了一条稳就业、促增收、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截至目前,丽江市县内转移就业人数达26.97万人,务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43%。
依托易地搬迁安置点及特色产业优势,丽江市将空置商铺、村集体厂房等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,通过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,构建“厂房变车间、村民变工人”就业新模式。今年以来,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已吸纳3600余人就业,助力607名脱贫人口持续增收。
丽江构建线上监测、线下摸排双通道,通过社保系统比对、用工企业调度、基层网格走访三维联动,实时掌握务工人员流动情况。针对返乡脱贫劳动力,建立“一人一策”帮扶档案,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量身定制转岗培训、岗位推荐等帮扶方案,对暂未稳定就业人员,通过季节性用工车间或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。今年春节以来,通过精准就业帮扶,全市共有1469名外出务工返乡回流人员实现再就业。
紧扣“家门口务工车间”用工需求,丽江创新“乡镇点单、部门派单、专家上门”精准培训模式,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1.48万人次,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100余人次。古城区和玉龙县围绕旅游发展需求,对民宿、酒店从业人员开展培训551人次;永胜县围绕“农家乐”产业链及农业生产开展多类型培训265人次;华坪县组织种植技术、电商营销等培训694人次,培养农产品网络销售实用人才60人;宁蒗县开展小儿推拿等多领域培训1765人次。
丽江精准落实就业政策,近3年争取就业补助资金4.6亿元,兑现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奖补470余万元。同时,衔接车间就业与创业扶持政策,构建“稳岗+创业”生态链,发放“贷免扶补”、创业担保贷款15.6亿元,扶持返乡创业1254人,带动就业1.55万人;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419万元;举办“创翼丽江”大赛孵化项目249个,发放奖金172.5万元。
丽江市还积极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,以旅游产业为引领,带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,构建“2个就业‘幸福里’社区、2个零工市场、5个零工驿站、73个‘家门口’就业服务站”四级联动服务体系,搭建从产业需求到用工供给精准对接平台。玉龙县大具乡依托蓝莓等种植产业,成立就业“幸福里”劳务平台,累计带动3700余人就业;鲁甸乡聚焦中药材产业,培育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,山芸药业带动1600余户种植大户,年产值近亿元;华坪县金芒果公司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在芒果种植、加工环节解决1.2万人次临时就业;永胜县结合食用菌和特色水果种植,日均吸纳300余人就业。
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